近年来,随着人工智能(AI)技术的迅猛发展,社会各界对其未来走向和潜在影响展开了广泛讨论。作为中国互联网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,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多个公开场合分享了他对AI的深刻见解。他的观点不仅体现了技术发展的现实考量,也折射出对国家安全、产业变革以及个人隐私等关键议题的深远思考。
周鸿祎认为,AI正在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。他多次强调,AI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,而是一场“颠覆性”的变革,其影响力将远超互联网本身。在他看来,过去二十年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和商业模式,而AI则将直接重塑生产力结构,改变人类与机器的互动方式。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医疗,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城市,AI的应用场景正在快速扩展,并逐步渗透到社会运行的各个层面。
然而,周鸿祎也对AI的快速发展保持高度警惕。他指出,AI是一把“双刃剑”,在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,也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。特别是在网络安全领域,AI的滥用可能被用于制造更高级别的网络攻击。例如,利用AI生成的深度伪造(Deepfake)技术可以制作极具欺骗性的虚假视频或语音,从而实施诈骗、操控舆论甚至干扰政治进程。周鸿祎警告说,未来的网络战可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客攻防,而是基于AI的大规模自动化攻击,这将对国家和社会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基于这一判断,周鸿祎主张必须将AI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。他认为,AI的发展不能只由科技公司主导,政府、科研机构和企业应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可控的AI治理体系。他特别强调,中国必须掌握AI核心技术的自主权,避免在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。在他看来,当前全球AI竞争的本质是“生态之争”,谁掌握了底层算法、算力平台和数据资源,谁就能在未来的技术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。
在技术路径上,周鸿祎并不盲目追捧通用人工智能(AGI)或“超级智能”的概念。他认为,现阶段更应关注AI在具体场景中的落地应用,尤其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“产业AI”。他以360公司在城市安全、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实践为例,说明AI可以通过赋能传统产业,提升效率、降低成本并增强安全性。例如,在智慧城市建设中,AI可以实时分析海量监控数据,提前预警安全隐患;在制造业中,AI能够优化生产流程,实现预测性维护,减少设备故障带来的损失。
此外,周鸿祎还特别关注AI对就业结构和社会伦理的影响。他承认,AI的普及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部分岗位被自动化取代,尤其是在重复性强、规则明确的工作领域。但他同时指出,AI也会催生大量新的职业机会,如AI训练师、数据标注员、算法审计师等。因此,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体系改革和职业技能培训,帮助劳动者适应这一转型。他也呼吁企业在推进AI应用时,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,避免技术进步加剧社会不平等。
值得一提的是,周鸿祎对大模型的发展持务实态度。他认为,虽然大模型展现了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,但其“幻觉”问题(即生成虚假信息)仍然难以根除。他主张不应过度神化大模型,而应将其视为工具而非“全能大脑”。在他看来,真正有价值的AI系统应该是“小模型+大数据+场景化”的结合体,能够在特定任务中提供稳定、可靠的服务。
最后,周鸿祎反复强调,AI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。技术的最终目的不是替代人类,而是增强人类的能力。他提倡“人机协同”的理念,即让AI处理繁琐的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任务,而人类则专注于创造性思维和价值判断。只有在这种协作关系中,AI才能真正发挥其潜力,推动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。
综上所述,周鸿祎对AI的观点兼具前瞻性与现实关怀。他既看到了AI带来的历史性机遇,也清醒认识到其中蕴含的风险与挑战。在他看来,AI不仅是技术问题,更是战略问题、安全问题和伦理问题。唯有在技术创新与风险管控之间找到平衡,才能确保AI真正造福人类社会,而不是成为不可控的力量。随着AI技术的不断演进,周鸿祎的这些思考无疑为行业和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方向。
公司:赋能智赢信息资讯传媒(深圳)有限公司
地址: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(东嘉国际)5055A15
Q Q:3874092623
Copyright © 2022-20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