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村民3亿元干起AI的VC
2025-10-12

在深圳这座充满奇迹的城市里,总有一些故事让人瞠目结舌又心生敬意。最近,一则关于“深圳村民靠3亿元干起AI风投基金”的消息在创投圈悄然传开。听起来像是都市传说,却真实发生在这片热土之上。

事情的主角是一位名叫陈国强的中年男子,土生土长的深圳原住民。二十年前,他还是南山区某城中村里的普通村民,靠着祖辈留下的几栋农民房收租过日子。随着城市扩张,他的房子被纳入旧改项目,拆迁补偿款高达数亿元。一夜暴富后,许多人选择买房、炒楼、享受生活,但陈国强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:把其中3个亿拿出来,成立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风险投资基金。

“我没什么学历,高中毕业就帮家里打理出租屋。”陈国强在接受采访时坦言,“但我天天看着那些租客,很多是腾讯、大疆、优必选的年轻人,背着电脑包,讲什么算法、神经网络。我就在想,这些词背后是不是藏着未来的钱?”

于是,他开始自学。白天参加各种科技论坛,晚上看YouTube上的AI课程,甚至请了两位清华毕业的博士做顾问,从零开始了解技术趋势和投资逻辑。三年时间,他读完了上百本科技与投资书籍,参加了超过五十场行业闭门会,逐渐从一个“收租大叔”蜕变为懂技术、懂估值、敢下注的“草根投资人”。

2022年,他正式注册成立了“深智未来资本”(Shenzhen AI Future Capital),首期基金规模3亿元,目标明确:只投早期AI项目,尤其是聚焦计算机视觉、自然语言处理、机器人和边缘计算等硬核领域。

起初,圈内人并不看好。一位知名VC合伙人曾私下调侃:“村里出来的老板搞AI投资?怕不是拿钱买个名头玩票吧?”然而,短短两年,深智未来已投出多个亮眼项目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一家名为“灵眸智能”的初创公司的早期投资。这家公司研发的是面向工业质检的AI视觉系统,当时团队只有五个人,办公地点在龙华一个老旧工业园里。陈国强在听完15分钟演示后,当场拍板投了800万元,占股20%。如今,该公司已被某上市公司以4.5亿元估值并购,这笔投资回报率超过五倍。

更令人称道的是,陈国强的投资风格独树一帜。他不迷信海归背景,也不盲目追逐名校光环,反而特别关注“接地气”的团队。“我要找的是能解决问题的人,不是只会画PPT的。”他说。他曾拒绝一个斯坦福博士领衔的项目,理由是“技术太超前,落地场景模糊”;却果断投资了一支由高职院校教师带领的团队,只因他们开发的农业无人机已在广东多个农场稳定运行。

他还坚持“陪跑式投资”。每投一个项目,他都会亲自协调资源:帮忙对接政府补贴、介绍客户、甚至协助招聘工程师。有被投企业创始人感慨:“他不像传统投资人只关心退出,更像是我们的联合创始人。”

这股来自民间的力量,正在悄然改变深圳的创新生态。过去,AI创业大多依赖高校孵化或大厂溢出;如今,越来越多草根资本开始涌入这一高门槛领域。而陈国强的成功,也带动了一批“拆二代”重新思考财富的意义。据不完全统计,仅南山区就有十余位类似背景的投资者开始涉足科技风投,合计管理资金已超20亿元。

当然,挑战依然存在。AI研发周期长、投入大、失败率高,不是靠运气就能成功的赛道。也有业内人士提醒:“个别成功案例不能代表系统性能力,长期业绩还需时间检验。”对此,陈国强倒很坦然:“我知道自己不懂的地方还很多,所以我愿意学习,也愿意交学费。但有一点我很清楚:深圳的未来不在房租里,而在代码里。”

这座城市从来不缺传奇。从“三天一层楼”的国贸速度,到华为、腾讯的崛起,再到今天的AI浪潮,每一次转型都伴随着普通人抓住机遇的身影。而陈国强的故事告诉我们:在这个时代,财富的再分配不仅是结果,更可能是新一轮创新的起点。

当别的村民还在讨论车位涨价时,他已经站在了人工智能的风口上。或许,真正的“深圳精神”,从来都不是出身或学历,而是那种永远相信未来、敢于重仓明天的勇气。

15201532315 CONTACT US

公司:赋能智赢信息资讯传媒(深圳)有限公司

地址: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(东嘉国际)5055A15

Q Q:3874092623

Copyright © 2022-2025

粤ICP备2025361078号

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:13545454545
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