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构“算力四小龙之华为晟腾”
2025-10-11

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,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,正成为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关键领域。中国在这一赛道上迅速崛起,涌现出一批以自主创新为驱动的领军企业,其中“算力四小龙”概念逐渐进入公众视野。尽管这一称谓并非官方定义,但在产业界和投资圈中,它通常指代在AI芯片与算力平台领域表现突出的四家企业:华为昇腾、寒武纪、地平线和燧原科技。本文聚焦于其中最具战略意义的一极——华为昇腾(Ascend),深入解构其技术路径、生态布局与产业影响。

华为昇腾并非孤立的技术产品,而是华为在“端-边-云”全场景AI战略下的核心支撑。自2018年发布昇腾910和昇腾310两款AI处理器以来,昇腾系列逐步构建起覆盖训练、推理、边缘计算的完整产品矩阵。其核心技术优势首先体现在架构设计上。昇腾采用达芬奇(Da Vinci)架构,该架构专为AI计算优化,具备高度可扩展的Cube单元,支持FP16、INT8等多种精度运算,在典型AI模型训练任务中展现出优于同期产品的能效比。例如,昇腾910单芯片半精度(FP16)算力高达256 TFLOPS,功耗控制在310W以内,性能与功耗比一度领先业界。

然而,真正使昇腾区别于其他国产AI芯片的,是其背后强大的全栈协同能力。华为提出了“硬件开放、软件开源、使能伙伴”的生态战略,围绕昇腾打造了从底层芯片到上层应用的全栈AI解决方案。这包括CANN(Compute Architecture for Neural Networks)异构计算架构、MindSpore全场景AI计算框架,以及ModelArts开发平台。尤其是MindSpore,作为与TensorFlow、PyTorch并列的主流AI框架之一,其原生支持昇腾硬件,实现了从模型开发、训练到部署的高效闭环。这种软硬一体的协同设计,显著降低了开发者门槛,提升了端到端效率。

在应用场景方面,昇腾已广泛落地于智慧城市、智能制造、自动驾驶、医疗影像等多个关键行业。以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例,该中心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构建,提供普惠算力服务,吸引了超过百家科研机构与企业入驻,支撑了大量AI模型训练任务。在电力巡检领域,南方电网利用搭载昇腾芯片的边缘设备,实现了输电线路故障的实时识别,将巡检效率提升十倍以上。这些案例不仅验证了昇腾的技术可行性,更体现了其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实际价值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昇腾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外部环境的压力与挑战。美国对华为的持续制裁,使其无法获取先进制程的代工资源,直接影响芯片量产能力。然而,这也倒逼华为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。通过与国内封装测试、材料、EDA工具等环节的企业深度合作,昇腾系列在受限条件下仍保持了技术迭代节奏。同时,华为积极推动openEuler、OpenHarmony等开源项目,增强底层软件生态的独立性,为昇腾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。

从产业格局看,昇腾的崛起正在重塑中国AI算力市场的竞争态势。不同于寒武纪专注于IP授权或地平线聚焦车载场景,昇腾依托华为深厚的ICT积累,走的是“平台+生态”的规模化路线。其目标不仅是销售芯片,更是构建一个开放、兼容、可持续演进的AI基础设施平台。这种模式虽然前期投入巨大,但一旦形成网络效应,将构筑极高的竞争壁垒。

展望未来,随着大模型时代的到来,算力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。华为已推出基于昇腾的千卡级AI集群Atlas 900,并支持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。与此同时,昇腾也在探索存算一体、光电混合等前沿技术,以突破传统架构的物理瓶颈。可以预见,在国家“东数西算”工程与新基建政策推动下,昇腾有望进一步扩大在政务云、科研超算等领域的渗透率。

总体而言,华为昇腾不仅是中国高端算力自主化进程的重要象征,更是全球AI基础设施多元化格局中的关键力量。其成功与否,关乎的不只是企业的兴衰,更是一个国家在未来智能社会中的话语权归属。在技术封锁与市场博弈的双重压力下,昇腾的每一步前行,都是对中国科技韧性的一次深刻诠释。

15201532315 CONTACT US

公司:赋能智赢信息资讯传媒(深圳)有限公司

地址: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(东嘉国际)5055A15

Q Q:3874092623

Copyright © 2022-2025

粤ICP备2025361078号

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:13545454545
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