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动下,人工智能(AI)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传统行业,港口物流领域也不例外。作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综合性外贸口岸之一,青岛港前湾港区近年来积极拥抱智能化变革,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,在装卸效率、安全管理、设备运维和能源管理等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。其AI应用实践不仅为国内港口树立了标杆,也为全球智慧港口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。
在生产调度方面,青岛港前湾港区引入了基于AI算法的智能调度系统。传统的码头作业调度依赖人工经验,面对复杂的船舶靠泊计划、集装箱堆存布局和机械资源配置,往往难以实现最优解。而AI系统通过整合历史作业数据、实时天气信息、船舶动态以及设备状态等多源信息,利用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模型,自动生成高效、可行的作业方案。例如,在集装箱装卸过程中,系统能够预测不同桥吊与场桥的协同效率,动态调整作业顺序,减少等待时间。据实际运行数据显示,该系统使整体作业效率提升了约15%,船舶在港停留时间平均缩短8%。
在设备智能化运维方面,青岛港前湾港区部署了基于AI的预测性维护平台。港口大型机械设备如岸桥、轮胎吊、轨道吊等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,传统定期检修模式存在“过度维护”或“维护不足”的问题。通过在关键设备上加装传感器,实时采集振动、温度、电流等运行参数,并结合AI分析模型,系统可提前识别潜在故障风险。例如,当某台岸桥的起升电机出现异常温升趋势时,AI模型会自动发出预警,并建议维修人员进行针对性检查。这种由“被动维修”向“主动预防”的转变,不仅降低了设备故障率,还大幅减少了非计划停机时间,年均维修成本下降约20%。
安全监管是港口运营中的重中之重。青岛港前湾港区利用计算机视觉与边缘计算技术,构建了覆盖全场的AI视频监控系统。该系统能够对作业区域内的人员行为、车辆轨迹和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分析。例如,当检测到工作人员未佩戴安全帽或进入危险区域时,系统会立即触发报警,并通过广播系统提醒相关人员。此外,AI还能识别吊具是否正确挂钩、集装箱堆放是否合规等操作细节,有效防范人为失误引发的安全事故。据统计,自系统上线以来,港区安全事故数量同比下降37%,安全管理实现了从“人防”到“技防”的跨越。
在集装箱识别与流转管理方面,AI技术也发挥了关键作用。传统OCR(光学字符识别)技术在复杂光照、遮挡或污损情况下识别准确率较低。青岛港采用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算法,结合多角度摄像头和图像增强技术,显著提升了集装箱箱号识别的准确率。目前,系统在白天正常光照条件下的识别率已超过99.5%,即使在夜间或雨雾天气也能保持95%以上的稳定性能。这一能力为自动化闸口、无人化堆场和全程追踪系统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,极大提升了通关效率和客户体验。
值得一提的是,青岛港前湾港区还在探索AI与5G、物联网、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深度融合。通过构建港口级数字孪生平台,将物理世界中的码头、船舶、设备和货物以虚拟形式实时映射,AI可以在仿真环境中不断优化调度策略,并将最优方案反馈至现实系统。这种“虚实互动”的模式,不仅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,也为未来全自动化码头的演进奠定了技术基础。
总体来看,青岛港前湾港区的AI应用并非孤立的技术叠加,而是围绕“提质、降本、增效、安全”的核心目标,构建了一套系统化、协同化的智能解决方案。其成功经验表明,传统港口的智能化转型,关键在于数据的打通、场景的聚焦和人才的支撑。未来,随着大模型、生成式AI等新技术的发展,青岛港有望在智能客服、供应链协同、碳排放优化等领域进一步拓展AI的应用边界,持续引领中国港口向更高水平的智慧化迈进。
公司:赋能智赢信息资讯传媒(深圳)有限公司
地址: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(东嘉国际)5055A15
Q Q:3874092623
Copyright © 2022-20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