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“AI+电力能源”实施意见》要点解析
2025-10-05

近年来,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各行业的深度融合,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《“AI+电力能源”实施意见》,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电力能源系统的全面融合,提升能源系统的智能化水平,助力实现“双碳”目标。该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能源行业正加速迈向数字化、智能化的新阶段,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。

一、“AI+电力能源”的总体目标明确

《实施意见》提出,到2027年,人工智能将在电力系统规划、调度运行、设备运维、需求响应等关键环节实现规模化应用,初步建成具备自感知、自学习、自决策能力的智能电力系统。同时,重点培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“AI+能源”解决方案提供商,打造若干国家级示范项目。这一目标既体现了对技术进步的信心,也凸显了政策引导下产业协同发展的决心。

二、聚焦四大核心应用场景

意见明确了人工智能在电力能源领域的四大重点应用方向:

首先是智能调度与电网运行优化。通过构建基于AI的负荷预测、新能源出力预测和电网状态评估模型,提升电网调度的精准性和响应速度。特别是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背景下,AI能够有效应对风光发电的间歇性与波动性,实现源网荷储协同优化,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。

其次是设备智能运维与故障预警。利用计算机视觉、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技术,对变电站、输电线路等关键设施进行全天候监测。例如,无人机巡检结合AI图像识别可自动识别设备缺陷;基于大数据的故障诊断系统能提前预警潜在风险,显著降低非计划停运率,提高运维效率。

第三是用户侧智慧用能服务。鼓励AI技术在需求响应、能效管理、虚拟电厂等领域创新应用。通过分析用户用电行为,AI可提供个性化节能建议,并参与电力市场交易,促进分布式能源资源的聚合与优化配置。这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,也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灵活调节手段。

最后是能源规划与碳管理支持。AI可用于城市级或区域级能源系统建模,辅助制定低碳发展路径。结合碳排放数据追踪与预测模型,政府和企业可更科学地评估减排措施效果,推动电力系统绿色转型。

三、强化技术支撑体系

为保障上述应用落地,《实施意见》强调要加强关键技术攻关。重点包括:研发适用于电力系统的轻量化AI算法,提升边缘计算能力;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,打破“数据孤岛”;推动5G、物联网与AI融合,构建高速、可靠的信息通信基础。同时,鼓励建立跨学科联合实验室,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,夯实技术创新的人才基础。

四、完善政策与标准体系

意见指出,需加快制定“AI+电力能源”相关技术标准和安全规范,涵盖数据接口、模型训练、系统互操作性等方面,确保各类AI系统兼容互通。此外,应探索建立激励机制,如对采用AI技术的电网企业和能源服务商给予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,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。

在安全方面,特别强调要防范AI系统被恶意攻击或误判导致的连锁反应,要求建立AI模型的可解释性审查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,确保关键基础设施的可靠性。

五、推进试点示范与国际合作

《实施意见》提出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批基础条件好、创新能力强的地区和企业开展先行先试,打造“AI+电力”标杆工程。通过总结经验、复制推广,逐步形成可落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路径。同时,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,加强与欧美、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,提升我国在全球智慧能源治理中的话语权。

综上所述,《“AI+电力能源”实施意见》不仅是技术路线图,更是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政策工具。它以人工智能为抓手,推动电力系统从“自动化”向“智能化”跃迁,为构建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注入新动能。未来,随着政策落地和技术迭代,AI将在电力生产、传输、消费全链条中发挥更大作用,真正实现能源与智能的深度融合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

15201532315 CONTACT US

公司:赋能智赢信息资讯传媒(深圳)有限公司

地址: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(东嘉国际)5055A15

Q Q:3874092623

Copyright © 2022-2025

粤ICP备2025361078号

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:13545454545
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