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智慧交通快速发展的今天,传统公路巡检方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护管理需求。人工巡查效率低、成本高、安全隐患大,且受天气与时间限制,无法实现全天候、全覆盖的监测。在此背景下,千寻驰观公路智能巡检系统应运而生,凭借其高精度定位、AI识别与大数据分析能力,正在重塑我国公路养护的智能化格局。
该系统由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研发,融合了北斗高精度定位、车载感知设备、边缘计算和云端智能分析平台等多项前沿技术。其核心在于通过搭载GNSS-RTK(实时动态差分)模块的巡检车辆,在行驶过程中实时获取厘米级定位数据,并结合摄像头、激光雷达、惯性导航等传感器采集路面图像、结构形变、标志标线状态等多维度信息。这些数据通过4G/5G网络实时上传至云端平台,由AI算法进行自动识别与分类,实现对道路病害的快速发现与精准定位。
以某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的实际应用为例,该路段全长约280公里,日均车流量超10万辆,传统人工巡检每月仅能完成1-2次全线覆盖,且主要依赖经验判断,漏检率较高。引入千寻驰观系统后,巡检频率提升至每日一次,单次巡检可在6小时内完成全线路面扫描。系统上线首月即识别出裂缝、坑槽、标志模糊等各类病害超过1200处,其中中度以上病害占比达37%,远高于以往人工报告数量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系统具备强大的智能分析能力。通过深度学习模型,可对裂缝类型(横向、纵向、网状)、坑槽面积、标线磨损程度等进行自动分级,并生成可视化热力图,直观展示病害分布密度与严重区域。例如,在一次例行巡检中,系统在K142+300处识别出一条长达18米的深层纵向裂缝,经后台评估为结构性隐患,随即触发预警机制,养护部门在2小时内抵达现场并实施临时封闭与修复方案,有效避免了潜在的安全事故。
此外,千寻驰观系统还实现了“巡检—诊断—派单—反馈”的闭环管理。当AI识别到病害后,系统自动生成工单并推送至对应管养单位的移动端APP,责任人需在规定时间内响应并上传处理进度。整个流程可追溯、可考核,极大提升了养护工作的响应速度与执行效率。据该高速管理部门统计,自系统运行以来,平均病害处置周期由原来的7.3天缩短至2.1天,养护资金使用效率提升约40%。
在数据管理方面,系统构建了统一的公路资产数字档案库。每一次巡检的数据都被结构化存储,形成时间序列数据库,支持历史对比分析。管理人员可通过平台回溯任意路段在过去一年内的病害演变趋势,辅助制定预防性养护计划。例如,通过对某桥梁伸缩缝区域连续6个月的数据比对,系统预测其将在雨季出现渗水风险,管理部门据此提前安排防水层加固,避免了后期大规模维修。
值得一提的是,千寻驰观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与兼容性。不仅适用于高速公路,还可应用于国省道、城市快速路等多种场景。同时,其开放接口支持与省级交通云平台、应急指挥系统等对接,助力构建“一张图、一平台”的智慧交通管理体系。目前,该系统已在浙江、江苏、四川等多个省份落地应用,累计巡检里程突破50万公里,识别有效病害超10万例,成为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。
未来,随着自动驾驶、车路协同等技术的发展,千寻驰观系统将进一步融入智慧公路生态体系。例如,通过V2X通信技术,可将实时路况信息反向推送至行驶车辆,实现主动安全预警;结合数字孪生技术,构建高保真三维道路模型,为规划决策提供仿真支持。
总而言之,千寻驰观公路智能巡检系统不仅是技术工具的革新,更是管理模式的跃迁。它以数据驱动替代经验判断,以智能分析替代人工筛查,显著提升了公路养护的科学性、时效性与安全性。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背景下,这类深度融合北斗、AI与物联网的创新实践,正为我国公路网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公司:赋能智赢信息资讯传媒(深圳)有限公司
地址: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(东嘉国际)5055A15
Q Q:3874092623
Copyright © 2022-20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