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十大数据中心集群分布与特征?
2025-10-05

中国近年来在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领域快速发展,数据中心作为支撑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的重要基础设施,其布局与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为优化资源配置、提升算力效率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,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于2022年正式启动“东数西算”工程,规划建设了十大国家数据中心集群,分布在全国多个关键区域,形成了“四横三纵”的战略布局。这些集群不仅承载着海量数据处理任务,也体现了中国在绿色低碳、智能算力和区域协同方面的综合发展思路。

首先,从地理分布来看,十大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主要分布在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、成渝地区以及内蒙古、贵州、甘肃、宁夏等中西部地区。具体包括:张家口集群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集群、芜湖集群、韶关集群、天府集群、重庆集群、贵安集群、呼和浩特集群、中卫集群和庆阳集群。这一布局充分考虑了能源供给、气候条件、网络延迟和经济发展需求等因素,实现了东部高密度算力需求与西部丰富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对接。

位于华北地区的张家口集群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势,靠近北京庞大的数据消费市场,同时利用当地风能、太阳能资源发展绿色数据中心,是“东数西算”工程中连接华北与西北的重要节点。而呼和浩特集群则凭借内蒙古广阔的地域、丰富的风能和低廉的电价,吸引了阿里巴巴、华为等企业建设大型数据中心,成为北方重要的算力枢纽。

在东部沿海地区,长三角集群(包括示范区和芜湖)聚焦高端制造、金融、电商等领域,承担着高频交易、实时数据分析等低延迟任务。该区域网络基础设施完善,人才密集,技术创新活跃,数据中心普遍采用液冷、AI节能等先进技术,追求高密度与高能效并重的发展模式。同样,粤港澳大湾区的韶关集群作为南方重要算力支点,服务于深圳、广州等城市的科技企业,重点支持人工智能训练、自动驾驶仿真等前沿应用。

西南地区的天府集群(成都)和重庆集群是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核心数字基础设施。两地地理位置适中,地质稳定,气候适宜散热,且政策支持力度大,已形成集服务器制造、数据存储、云计算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。特别是成都,已成为国内重要的超算中心和灾备中心之一,具备强大的数据安全与容灾能力。

中西部地区则是“东数西算”工程的重点实施区域。贵安集群位于贵州省,是中国最早布局的大规模数据中心基地之一。贵州常年气温较低,电力成本低,水电资源丰富,腾讯、苹果、华为等企业的数据中心均落户于此。该集群以存储类、离线分析类业务为主,适合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“冷数据”处理。

西北地区则以中卫集群(宁夏)、庆阳集群(甘肃)和内蒙古中西部集群为代表,突出“绿色算力”特色。宁夏中卫地处沙漠边缘,空气干燥,自然冷却条件优越,亚马逊AWS、中国移动等在此建设了高标准绿色数据中心。甘肃庆阳则依托“丝绸之路”信息港建设,发展新能源配套的数据中心,实现“绿电直供”,大幅降低碳排放。这些集群通过特高压输电和国家骨干网络,将西部清洁能源转化为东部所需的算力资源,真正实现“用西部的电,算东部的数”。

从技术特征上看,十大集群普遍注重绿色化、智能化和集约化发展。多数新建数据中心PUE(电源使用效率)控制在1.3以下,部分先进项目已低于1.1,广泛采用自然冷却、模块化设计、余热回收等节能技术。同时,集群内部逐步引入AI运维系统,实现能耗动态优化和故障预测,提升运营效率。

此外,各集群在功能定位上呈现差异化分工。东部集群侧重低延迟、高交互的“热数据”处理,如在线服务、实时推荐;西部集群则专注于大规模存储、离线计算和AI模型训练等“冷数据”任务。这种“热冷分离”的架构设计,既提升了整体算力效率,也降低了社会总成本。

总体而言,中国十大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的布局不仅是技术设施的扩展,更是国家战略层面的系统工程。它通过跨区域资源调配,推动东西部协同发展,助力实现“双碳”目标,并为数字经济提供坚实底座。未来,随着5G、AI、物联网的深入普及,这些集群将持续升级算力服务能力,构建更加智能、高效、安全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,成为中国迈向数字强国的关键支撑。

15201532315 CONTACT US

公司:赋能智赢信息资讯传媒(深圳)有限公司

地址: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(东嘉国际)5055A15

Q Q:3874092623

Copyright © 2022-2025

粤ICP备2025361078号

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:13545454545
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