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“人工智能+”国际合作倡议精要
2025-10-04

近年来,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,全球各国纷纷将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经济转型、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方向。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,不仅在国内加速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计划,更积极倡导国际合作,提出“人工智能+”国际合作倡议,旨在构建开放、包容、普惠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,推动技术共享、规则共建、成果共赢。

该倡议的核心理念是“共商、共建、共享”,强调各国应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,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、应用推广、伦理治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。中国主张通过多边机制和双边渠道,搭建国际对话平台,促进政策协调与经验交流,避免技术壁垒和数字鸿沟的扩大。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面临技术能力不足、基础设施薄弱等挑战的背景下,中国呼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携手合作,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普惠化发展。

在技术合作方面,倡议鼓励建立跨国联合实验室、创新中心和技术转移平台,支持企业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攻关。例如,中国已与东盟、非洲、阿拉伯国家等地区建立了多个“人工智能合作示范项目”,涵盖智慧农业、远程医疗、城市治理等多个领域。这些项目不仅输出技术解决方案,更注重本地化适配与能力建设,确保技术真正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。

在标准与规则制定上,中国主张以联合国为主导,推动建立全球统一的人工智能伦理准则与技术标准。当前,人工智能在数据安全、隐私保护、算法透明性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,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监管差异,容易导致“规则碎片化”。为此,中国呼吁加强国际组织间的协调,推动形成兼容并蓄的治理框架。同时,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电信联盟(ITU)、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等机构的标准制定工作,并提出多项由中国主导的技术规范,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智慧。

人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支撑。倡议特别强调加强国际人才交流与培养合作。中国已设立“一带一路”人工智能奖学金计划,每年资助数百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来华学习人工智能相关专业。同时,推动国内外高校联合开设课程、举办国际竞赛和学术论坛,构建跨文化、跨地域的人才网络。此外,鼓励企业派遣技术专家赴海外开展培训与技术支持,帮助当地培养本土化技术团队。

在产业应用层面,“人工智能+”国际合作倡议聚焦于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。中国支持企业在智能制造、智慧物流、绿色能源等领域开展跨国合作,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“人工智能+”应用场景。例如,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参与建设智慧城市项目,利用人工智能优化交通调度、环境监测和公共安全系统;在非洲,通过AI辅助诊断系统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。这些实践不仅展示了技术的价值,也增强了国际合作的信任基础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该倡议始终坚持尊重各国主权和技术自主权,反对任何形式的技术霸权或垄断行为。中国明确表示,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应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,而应服务于全人类的共同福祉。因此,倡议倡导建立公平、公正的技术贸易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,保障所有国家都能平等地获取先进技术成果。

展望未来,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演进,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。中国提出的“人工智能+”国际合作倡议,不仅是对全球科技治理的积极回应,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。通过加强政策沟通、技术协作、规则对接和人文交流,各国可以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,实现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。

在全球化遭遇逆流、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,唯有坚持开放合作,才能释放人工智能的最大潜能。中国将继续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,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,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促进和平、发展、公平、正义的力量。这一倡议的持续推进,必将为世界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进步注入新的动力。

15201532315 CONTACT US

公司:赋能智赢信息资讯传媒(深圳)有限公司

地址: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(东嘉国际)5055A15

Q Q:3874092623

Copyright © 2022-2025

粤ICP备2025361078号

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:13545454545
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